不但如此,这种排他性还使得穆斯林在面对全球化浪潮时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世界在飞速发展,文化在交融,但穆斯林的教义却常常让他们保持一种相对封闭的姿态。
根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的穆斯林人口已经超过16亿,尽管如此,这种封闭性仍然让他们在很多地方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不禁让人们对他们产生了更多的好奇,甚至是戒备。
而这种戒备感就是误解的开始。在某些非穆斯林看来,这种“只认自家宗”的态度不但让人难以接近,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忌与恐惧。
举个例子,有些穆斯林社区坚持严格的宗教戒律,不与外界过多接触,结果却被误认为是“有啥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就像邻居家门口挂了个“闲人免进”的牌子,路过的人不禁会想,这家人是不是不太友好?
所以正是这种强烈的排他性,让穆斯林群体与其他宗教和文化群体之间形成了明显的隔阂。这种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轻易能够打破的。但话又说回来,既然大家都不太了解对方,误解和排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结果。
而这种“隔离感”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它还进一步加剧了穆斯林在全球范围内被误解和排斥的现象。
二、内部混乱:宗教分裂与内斗
虽然伊斯兰教在理论上提倡和平与团结,但实际上,内部教派之间的分裂和冲突早已成为这个宗教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家庭成员间偶尔吵个架,但问题是,这些吵架不只没完没了,还时常演变成“全武行”。
伊斯兰教内部有两个主要的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这俩派系之间的矛盾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差不多是穆罕默德去世后没多久。当时的穆斯林们为了谁来当领导人(哈里发),争得不可开交,结果就一拍两散。
逊尼派觉得“大家来选一个人不就得了”,而什叶派则坚信“非穆罕默德的血脉继承人莫属”。这个分歧直接导致了教派之间的敌对情绪,甚至引发了多次暴力冲突。
这些纷争不止限于历史书上,今天依然影响着全球穆斯林的生活。数据显示,全球大约85%-90%的穆斯林属于逊尼派,而10%-15%属于什叶派。
表面上看,这些教派信仰的都是同一个宗教,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裂痕却越来越深。也难怪,有人说“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关系就像互相看不顺眼的邻居,总觉得对方不靠谱”。
这种内部纷争不但消耗了穆斯林世界的资源和精力,还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伊斯兰教内部分裂的不良形象。
非穆斯林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同一宗教的信徒会彼此如此不和,这让外界很难将穆斯林群体看作一个整体。更糟的是,这些分裂和冲突还常常被利用来证明“穆斯林就是不稳定的”,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伊斯兰教的误解和恐惧。
至此,内部分裂已经成为影响穆斯林群体全球形象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三、对外暴力:恐怖主义与穆斯林的关联
在今天,西方媒体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可谓是铺天盖地、无处不在,一旦世界某个角落发生了恐怖袭击,新闻标题几乎立马跟上:“疑似穆斯林极端分子策划”“穆斯林背景的恐怖事件”等等。
这种报道方式像极了“打标签”的老套路,一次又一次地将“恐怖主义”和“穆斯林”这两个词绑在一起,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人们对穆斯林的误解与敌视。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全球媒体关于恐怖主义的报道中,有超过七成都与穆斯林挂钩。这种报道模式不只让普通人一提到穆斯林就条件反射般地想到恐怖主义,还让不少非穆斯林群体对穆斯林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这种恐惧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哪怕在日常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穆斯林,很多人也会不自觉地保持距离。
而这样的叙事方式不但对穆斯林群体不公平,还忽略了恐怖主义背后更为复杂的现实,要知道恐怖主义并不是伊斯兰教的专利,历史上和现实中,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和文化都有过暴力极端分子的影子。但由于西方媒体的选择性报道,穆斯林成了不幸“中枪”的群体。
而这种标签效应不但加深了非穆斯林群体对穆斯林的误解,也使得穆斯林在国际社会中被边缘化和孤立。
可以试想一下,当一个群体被不断地描述为“危险”的代名词时,其他人还怎么可能主动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这就好比看恐怖片时看到怪物出场,观众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跑”而不是“聊聊看你咋回事”。
这种“妖魔化”的报道方式,不止让人们对穆斯林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恐惧,也进一步加深了穆斯林与其他宗教、文化群体之间的隔阂。
结语
通过对穆斯林群体在全球范围内被排斥的三大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宗教、文化、历史和政治因素,尽管穆斯林群体面临诸多挑战,但理解和沟通才是化解误解的关键。
希望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看待这个多元的世界。你对这些看法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与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引用图片
信徒超过18亿,伊斯兰教为何会让全世界感到恐惧?伊斯兰教的真相
脑洞乌托邦
2023-5-1018:30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