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场景:适用于存货收发业务不多、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企业。因为这种方法在存货收发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而且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发出存货成本偏低,从而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在物价持续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二)加权平均法
定义与原理:加权平均法分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存货单位成本 =(月初库存存货成本 + ∑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 + ∑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例如,企业月初有存货100件,成本为1000元,本月1日购入200件,单价12元,成本2400元;10日购入300件,单价15元,成本4500元。则存货单位成本 =(1000 + 2400 + 4500)÷(100 + 200 + 300) = 13.17元。假设本月销售400件商品,则销售成本 = 400×13.17 = 5268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例如,企业月初有存货100件,成本为1000元,单价10元。1日购入200件,单价12元,成本2400元。此时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000 + 2400)÷(100 + 200) = 11.33元。若3日销售150件商品,则销售成本 = 150×11.33 = 1700元。销售后库存存货数量为150件,成本为1700元。5日又购入300件,单价15元,成本4500元。再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700 + 4500)÷(150 + 300) = 13.78元。
适用场景: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简单,适用于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它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太适用。
(三)个别计价法
定义与原理: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比如,企业销售的商品是某一批特定的货物,该批货物的进货成本已知,在结转成本时,直接按照该批货物的实际成本进行结转。例如,一家珠宝店销售一颗钻石,这颗钻石的进货成本为5万元,在销售时,直接将5万元的成本从“库存商品”科目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适用场景: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因为这些存货具有独特的性质,每一件的成本都不同,采用个别计价法能够准确反映其成本。
三、不同企业类型的库存商品成本结转
(一)制造业企业
生产环节成本结转: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逐步结转到在产品,再从在产品结转到库存商品。例如,企业生产一批产品,领用原材料10万元,发生直接人工5万元,分配制造费用3万元。首先,将这些成本结转到“生产成本”科目,此时“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18万元。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再将“生产成本”科目的18万元结转到“库存商品”科目。
销售环节成本结转:在销售商品时,根据所采用的成本结转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将库存商品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假设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销售的这批产品成本为15万元,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将15万元从“库存商品”科目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二)商贸企业
采购环节成本核算:商贸企业主要从事商品的采购和销售活动,其库存商品成本主要是采购成本。在采购商品时,将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等相关成本计入“库存商品”科目。例如,商贸企业采购一批商品,购买价款为20万元,运输费1万元,装卸费0.5万元,那么这批商品的成本为21.5万元,计入“库存商品”科目。
销售环节成本结转:与制造业企业类似,商贸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按照选定的成本结转方法,将库存商品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如采用先进先出法,确定销售的这批商品成本为18万元,进行成本结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18万元,贷记“库存商品”18万元。
(三)服务业企业
服务成本归集:服务业企业虽然不像制造业和商贸企业那样有明显的库存商品,但也存在与提供服务相关的成本。例如,一家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其成本可能包括咨询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设备折旧费等。这些成本需要先进行归集,计入“劳务成本”等科目。假设咨询公司本月为某项目发生咨询人员工资3万元,差旅费1万元,办公设备折旧费0.5万元,将这些成本计入“劳务成本”科目,此时“劳务成本”科目余额为4.5万元。
成本结转:当服务完成并确认收入时,将“劳务成本”科目归集的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如咨询公司完成该项目并确认收入,将“劳务成本”科目的4.5万元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以准确反映服务的成本和利润。
四、库存商品成本结转的特殊情况处理
(一)销售退回的成本结转
当月销售当月退回:如果企业在当月销售商品后,当月发生销售退回,在退回时,应冲减当月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假设企业当月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8万元,确认收入10万元。当月发生销售退回,应借记“主营业务收入”1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10万元;同时,借记“库存商品”8万元,贷记“主营业务成本”8万元。
跨月销售退回:跨月销售退回的处理相对复杂一些。除了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外,还需要考虑成本结转的调整。例如,企业上一个月销售商品,成本为6万元,确认收入8万元。本月发生销售退回,由于上一个月已经进行了成本结转,本月需要将退回商品重新计入库存商品,同时调整上一个月的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收入”8万元,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8万元;借记“库存商品”6万元,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6万元(如果企业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直接贷记“主营业务成本”6万元)。
(二)库存商品盘盈、盘亏的成本结转
盘盈的处理:企业在进行存货清查时,如果发现库存商品盘盈,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属于收发计量差错等原因造成的,应冲减管理费用。例如,企业盘盈一批库存商品,经查明是由于收发计量差错导致的,该批商品的成本为2万元。在发现盘盈时,借记“库存商品”2万元,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2万元。查明原因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2万元,贷记“管理费用”2万元。
盘亏的处理:如果库存商品盘亏,同样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将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例如,企业盘亏一批库存商品,成本为3万元,经查明,其中1万元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2万元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在发现盘亏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3万元,贷记“库存商品”3万元。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1万元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1万元,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1万元;对于管理不善造成的2万元损失,借记“管理费用”2万元,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2万元。
五、库存商品成本结转的注意事项
(一)遵循会计准则和法规
企业在进行库存商品成本结转时,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税收法规的要求。会计准则对成本结转的方法、会计科目的使用等都有明确规定,企业不能随意变更成本结转方法,以保证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税收法规对成本结转的扣除标准、时间等也有规定,企业要按照规定进行成本结转,避免税务风险。例如,企业在选择成本结转方法后,不能随意更改,如需更改,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准确的成本核算对于库存商品成本结转至关重要。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确保各项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准确无误。在采购环节,要准确记录采购成本的各项构成;在生产环节,要合理分配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同时,要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定期进行盘点,保证账实相符。例如,企业在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时,要确保计算依据的准确性,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成本结转不准确。
(三)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
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是库存商品成本结转的重要原则。企业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要将相应的库存商品成本进行结转,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提前或推迟成本结转,否则会导致利润计算不准确。例如,企业在销售商品时,不能为了调节利润,将本月的销售成本推迟到下个月结转,或者将下个月的销售成本提前到本月结转。
六、库存商品成本结转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对利润表的影响
库存商品成本结转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计算。准确的成本结转能够使利润表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成本结转不准确,如多结转成本,会导致利润虚减;少结转成本,会导致利润虚增。例如,企业在计算销售成本时,由于计算错误,多结转了1万元的成本,那么在利润表上,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1万元。
(二)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库存商品成本结转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如果成本结转不准确,会导致存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例如,企业在进行成本结转时,将一批已销售的商品成本未及时结转,导致存货账面价值虚增,从而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
(三)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准确的库存商品成本结转数据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管理层可以根据成本结转情况,分析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等。例如,通过对成本结转数据的分析,企业发现某类产品的成本过高,利润微薄,管理层可以考虑调整生产工艺、优化采购渠道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总之,库存商品成本结转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税务处理以及财务分析等多个方面。企业要充分了解库存商品成本结转的方法、特殊情况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确保成本结转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