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流量,为什么人人趋之若鹜?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流量,为什么人人趋之若鹜?

今天人们高频使用的“流量”,究竟是什么?

有什么办法能把“流量”,变成“留量”?

为什么那么多人一边不屑“流量明星”“网红城市”的说法,一边又对“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流量趋之若鹜?

近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来到“高访”对谈节目,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特聘首席记者高渊畅谈“网络流量的密码”。

在微博上拥有80多万粉丝的张志安,近年来积极“下场”,亲身体验各大平台的技术逻辑。他分析,流量本质上是注意力,但不等于影响力,因此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性。对流量的追求,更多是一种自我展现的快乐,一种表达的欲望。过去的“表达”门槛比较高,现在一个点赞、转发、表情包,都是表达。技术便利让人类得以大规模同时在线,表达变成了一种存在方式。

曾任职于文汇报、东方早报的徐达内认为,流量跟过去报纸、杂志的发行量、电视台的收视率不一样。从数量上来看,每一天、每一秒都不一样;对个体来说,则处于一个“随时要去行走”的状态,深受算法匹配影响。流量是影响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经营“新榜”10年的他表示,健康的商业化是优质内容持续产生的重要保障和动力,专业工作者一定要深层次思考内容产业平台化逻辑,对整个产业和社会的综合影响。让客人自己去搜索“老徐糖葫芦”品牌,一定比在繁忙的南京路上叫卖时正好撞上一个想吃糖葫芦的路人要好。

“高访”是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出品的视频访谈类节目,今年已推出四期。前三期分别为《陈丹燕、童明:武康大楼,百岁当红密码》《马伯庸、张玮:历史写作的密码》《茅善玉、曹可凡、钱程:上海话的传承密码》。主持人高渊从事新闻工作30年,先后在人民日报和解放日报工作,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上海长江韬奋奖,著有访谈录《中国寻路者》,长篇小说《诺曼底公寓》等。

高访2024年第四期——“网络流量的密码”,海报设计:黄海昕

本文作者:刘璐

题图来源:解放日报记者 赖鑫琳 摄

图片编辑:邵竞

相关推荐

365bet足球外围 地下城与勇士跨四为什么叫鬼区
亚洲365bet日博 一斤大米多少粒

一斤大米多少粒

📅 07-15 👁️ 9187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哒哒”公司被罚,是好还是坏 今天,一则重磅消息横空出世,就是我们最大的打车软件“哒哒”公司,因为违反了XXXXX等相关规定,被处以80.26亿的罚款...